新闻中心News
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南平:春晖无尽满园青
五金春风送暖,万物潜行。2021年3月,习总来闽考察首站踏访南平,对生态文明建设、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等作出重要指示。两年时间过去,南平青年牢记总嘱托,在青山绿水间挥洒青春汗水,使好日子像山茶一样吐绿露新。 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建阳漳墩镇,古称“紫溪里”,是中国小白茶的发源地之一。清晨,山雾蒙蒙,隐约可见的漳墩镇小白茶母树保护基地仿佛一弯嫩芽浸润在建盏似的群山中,是天公也沏了一碗贡眉吗?如今,对于家门口这10亩平均树龄300岁的茶园,茶农罗积忠视若珍宝,只有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才舍得取出一小包新收的白茶,细细地冲泡着时光的味道。 然而,仅仅6年前,罗积忠老人还不止一次想过挖掉茶树,改种其他作物。产量小、品牌知晓度低、市场行情差,历史上辉煌的漳墩小白茶一度面临“不如小白菜”的窘境。茶农们有苦说不尽,而这也牵动着南平市农业农村局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艺师刘梦莹的心。 2017年,31岁的刘梦莹主动申请到漳墩镇担任科技特派员。刘梦莹来到漳墩镇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起漳墩小白茶母树基地和种质资源圃,对不同产地的优异菜茶资源进行挂牌选育。 做响品牌被刘梦莹视作助力茶农致富的重中之重。这是一间古朴的传统工坊,两层高的小木楼,一排排竹簸箕上仿佛还能嗅到淡淡的茶香。建阳白茶协会会长、南平市贡眉白茶非遗传承人李泉弟的漳墩老区畲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旧沿用着古法做茶。积极为合作社严格把牢产品质量关、推动小白茶标准化生产、申请绿色食品证书……在刘梦莹的帮助下,合作社生产的“南坑小白茶”连续两年代表福建省在绿博会进行展出,还荣获了第20届全国绿博会金奖产品。 向“新”而行的刘梦莹心里,不仅装着新产品,还有新茶农。近年来,漳墩小白茶持续向好,00后“茶二代”青年王忠文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有志把自家的苏源云轩白茶做强做大。“刘主任(刘梦莹)是我们镇上的常客,平时大家有不懂的技术问题,都来向她请教。”说起这位科技特派员,王忠文备感亲切又满怀尊敬。在刘梦莹的指导下,“紫叶”特色茶的培育已初见成效,王忠文的创业项目《齐紫闽白》还在第八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黄炎培海峡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职教赛道金奖。“刘主任提出把漳墩特色锥栗与茶树进行套种,发展林下茶模式,对我很有启发,我准备在家里的茶园里试试。”王忠文说,刘梦莹对生态种茶的坚守,也让自己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加直观的感悟。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j9九游会,是习总在福建工作时亲切关心指导、亲自调研、总结提升的工作机制创新,后来在全国推广。20年来,广大科技特派员扎根泥土深处,田野大地由此结出了累累致富的果实。 刚过惊蛰,碧水丹霞的武夷山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喊山”祭茶仪式。作为武夷山国家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重要载体,这项古老的民俗可追溯到宋元时期。今天,武夷岩茶入贡的历史已长达255年。 2018年,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员茶人们在武夷山重新恢复了这项古老的茶事活动。如今j9九游会,“喊山”祭茶已成为富有武夷山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武夷山茶旅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项目。一声声“茶发芽喽”萦绕在山水间,声音仿佛从元代武夷山皇家御茶园穿越而来。相对于古法,不变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把原来祭祀中杀猪宰羊的环节改为宣誓茶青联倡议宣言:“我倡议,遵从前人古训,保护青山绿水,共建生态家园……武夷岩茶,世界味道;武夷茶人,中国匠心!”传统茶文化在武夷茶人的深耕下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2021年3月22日,习总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为武夷山的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打响“武夷正岩”岩茶核心品牌,新时代武夷山青年茶人汇聚“青”力量助推茶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已连续举办四届“武夷正岩杯”茶王赛,为400多名茶农对接茶商40多个,累计成交茶叶原料近1400万元,在业内成绩显著。 今年8月15日,茶联会组织青年茶人重走总在燕子窠的考察路。“那天飘着细细的雨丝,我们从山北走到了山南,现场学习了生态茶园茶科技的相关知识,大家收获很大。”茶青联协会会长、武夷山十八窠岩茶有限公司主理人聂霖说,“协会沿着总指引的方向,带领协会会员茶企建立生态茶园,强化茶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流水线的研发。如今,有的会员茶企已在茶行业率先开发出食品级二次密封罐及配套,年封装可达1000万罐;有的会员茶企研制出数字化茶叶智能捡剔机器人,建立起省级农业智慧园智慧茶山示范项目。科技赋能,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j9九游会!” 武夷茶人还有本领把青山绿水做成一间“大茶馆”,文旅生财。坐在360度旋转的观众席上,故事场景在唯美的自然风光中切换,幕天席地,山水为台。作为世界唯一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自2010年公演以来,《印象·大红袍》已累计演出5699场,接待观众约784万人次,成为武夷岩茶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标志性项目。新时代的武夷茶人善用茶文化赋能品牌建设——这是历史的传承,“大红袍”名字的来源本身就蕴含着强烈的文化属性;同时这种文化赋能也是创新的、是产业化运作的、是科技的。它诠释着新时代武夷茶人对三茶“统筹”大文章的理解与实践。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南平:春晖无尽满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