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聚焦 叶红专:打造百亿茶产业 增添湘西新名片 奋力谱写湘

2024-10-11 17:22: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五金茶叶,最初进入人类社会,主要是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后,茶叶在西周时期主要作为祭品,春秋时期作为菜食,战国时期主要作为药品,西汉时期成为主要商品。从三国到南北朝、隋唐,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后,佛家用饮茶解除坐禅瞌睡,在寺院庙旁山谷间普遍种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j9九游会,茶文化逐步形成,标志是唐朝陆羽著《茶经》,把儒、道、佛三教思想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饮茶推广了佛教,佛教又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佛一味”的来源。

  唐朝以后,茶叶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离不开的物品,古话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有七雅,琴棋书画诗曲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客来敬茶”的习惯和“无茶不成礼”的观念,更是反映了茶叶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礼仪物品,成为基本的待客之道。饮茶之所以盛行,不仅源于茶叶富含多种有机化合物,有独特的养生、保健、益寿、药用价值,更源于茶叶承载着文化,“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和行为,体现着人们的修养和情怀。在和谈商事中,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符合我们中国人打交道的方式,尤其是茶没有酒的浓烈,既平和又不失体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容易营造和谈气氛。在客人来访、朋友相聚、公务交流等场合沏茶一杯,是文明敬重之举;在重要交往活动中,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的廉洁之举,也是现代文明的高尚表现,包含了和睦友谊之意。

  茶承载的这些理智和气、文明尊重、清心健身、祥和融洽之意,与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情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密切相关,也是茶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基础。茶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但基本精髓仍然保存,比如我们现在饮茶用的三才杯,杯盖为“天”,杯托为“地”,杯子为“人”,即天大、地大、人更大,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和“尊人”的思想。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我们现在说的茶道主要包括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环境,即高雅的饮茶需要在清雅幽静的地方,让人忘却俗世、熏陶德化;礼法,即茶事过程中的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一些规矩,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等;茶艺,即饮茶艺术,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可以进行舞台表演;修行,是茶道的根本,通过茶事活动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就是说要看淡功名利禄、成败得失,我们干事创业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

  我们饮茶的讲究,依据不同的茶叶类型而不同。绿茶,是不发酵茶,有抑制心血管病、预防和抗癌、美容护肤、降脂消食、护齿明目之功效,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黄茶,是微发酵茶,比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性寒,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白茶,是轻度发酵茶,比如白毫银针、白牡丹,性凉,有清热润肺、平肝益血、降压减脂等功效,尤其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的人有保健作用;青茶,也叫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比如铁观音、大红袍,有改善皮肤过敏、改善听力、减肥等功效,性平,适宜人群最广;红茶,是全发酵茶,比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有利尿解毒、强壮骨骼、抗衰老、养胃护胃、舒张血管等功效,性温,适合胃寒、体弱、手脚发凉、年龄偏大者饮用;黑茶,是后发酵茶,比如普洱黑茶、安化黑茶,有促进消化、延缓衰老、降胆固醇等功效,性温,食欲减退、背脚冰冷、腰痛者饮此茶为好。

  从养生角度出发,饮茶最好春季多饮花茶,夏季多饮绿茶,秋季多饮青茶,冬季多饮红茶;一天当中,最好是上午饮红茶,下午饮乌龙茶或绿茶,晚上饮发酵茶。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要用100℃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茶味淡薄。泡饮用较老茶叶做的茶,特别是乌龙茶、黑茶和沱茶,必须用滚开水冲泡,有时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保持浸泡茶叶需要的温度。泡饮芽叶细嫩的茶,冷却到80℃左右为宜,特别是越嫩越绿、等级越高的绿茶,冲泡的温度越低,但不能低于60℃,这样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爽,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冲泡茶,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种。上投法,就是先倒水,再放茶,让茶慢慢沉下去,适合身骨重、芽毫多的茶叶,让茶毫慢慢在水中散开,使茶汤口感鲜活,不会浑浊。中投法,就是先倒容器1/3位置的水,然后放茶,等茶浸润一会再注水,适用于所有绿茶。下投法,就是先放茶,再倒水,适用于泡叶片不特别嫩也不大的茶,以及青茶、红茶、黑茶。泡饮绿茶、黄茶、白茶,一般不用洗茶,用盖碗或者玻璃杯泡,可不用茶汤分离,以欣赏茶形、茶汤。泡饮青茶、红茶、黑茶,需洗茶,茶汤分离为好,青茶、黑茶适合用紫砂壶、盖碗冲泡,红茶可用盖碗或玻璃壶冲泡。

  我们学一些茶的历史、功用、泡饮和文化常识,既可以吸收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修身修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可以增强专业素养,提高发展茶叶产业的自信自觉,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做好做大做强。

  过来我州发展茶叶产业以基地带茶农、科技带质量、品牌带市场取得较好成效,为下步高品质适度规模发展打下了基础

  茶叶产业是一个为生态增绿色、旅游添景观、文化扩内涵、农民涨收入的特色好产业,茶的好品质源于环境、基于生产、成于技艺。我州茶叶自古有名,东汉时就有产茶的记载,唐朝时即有名茶入贡,关于茶的故事、茶的文化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比如,明嘉靖年间,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从保靖迁陵前往吉首巡视兵防,途经保靖葫芦密林中,将士染瘴,后得保靖黄金茶而愈,赏黄金一两,奉为贡品,从此便有“一两黄金一两茶”之说。古丈籍歌唱家何纪光把《挑担茶叶上北京》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古丈茶歌》也广为传唱,丰富了古丈茶文化的内涵和底蕴。这些年,我们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做好“三农”工作、建设“四个湘西”、打造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茶叶产量、市场份额、茶农收入、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茶园面积扩大到30万亩,是2010年的6倍,与自己相比发展是很快的,全州茶叶总产量目前已近万吨,产值15亿元左右,带动了近10万群众增收致富,涌现出了一批茶叶规模种植村镇,如吉首隘口村种茶1.5万多亩,马颈坳镇3万多亩,接近2010年古丈全县种茶规模。我们突出质量兴茶、绿色兴茶,建成有机茶园4万多亩,其中春秋有机茶公司在古丈八水村、岩坳村建成了全州最大的有机茶基地3000多亩,获中国和欧盟有机认证,古丈、保靖、吉首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古丈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乡”“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特别是今年茶叶价格、销售形势好,为群众增收提供了保障。我们注重推行标准化种植,推广机械加工新工艺,采摘面逐步扩大,特别是省茶科所专家每年多次来我州开展无偿技术服务,茶叶生产走上科技支撑的发展路子。我们紧扣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着力发展多元产品,在做优绿茶基础上加力发展红茶、黑茶等发酵茶,在巩固高端消费基础上开拓大众消费市场,特别是茶园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新业态加快发展,茶叶产业链得到延伸、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如古丈青竹山茶业公司带动红石林镇列溪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推进茶叶基地建设种植、生产、加工、科研、销售及产品出口贸易、茶园旅游观光、茶文化传播,茶叶年加工能力达80多吨。我们注重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企业和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茶叶产业发展,培育了古阳河、英妹子、保靖黄金茶、吉首新田农科等一批优势企业,壮大了古丈牛角山、保靖茗旺、吉首隘口等一批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如保靖黄金村人均种茶5亩左右、收入1—2万元。我们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古丈毛尖”获中国驰名商标、百年世博会中国名茶金奖,“古丈毛尖”“古丈红茶”“保靖黄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湘西黄金茶”“黛勾黛丫”“古阳河”“英妹子”“苗疆红”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今年古丈县与创立“正山小种”“金骏眉”品牌的福建正山堂茶业公司开展县企合作,积极培育“古丈红”。我们注重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各类茶叶推介活动、在地区级以上城市和4A级以上景区开设品牌形象店、电商平台网上销售等方式,有效扩大了市场份额,特别是州茶叶协会积极推进茶叶销售,成立不到两年就帮助茶企销售茶叶5000万元。总之,茶叶产业发展有力支撑了区域发展,带动了脱贫攻坚,促进了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入了提质较快发展的时期,也为推进产业加快升级、扩面提质奠定了较好基础。

  认清形势,科学定位,加快把茶叶产业打造成全州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把我州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绿色生态茶产地

  习总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强调“要利用良好的自然和生态条件,把茶产业做好”,并作出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当前,我州茶叶产业发展正处于扩面提质、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前景十分看好。从市场需求看,我国人均茶叶年消费1.3公斤,已成为第一大天然健康饮品,预计年均增长6%以上,到2020年可达到1.7公斤,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还将进一步升级,发展茶叶产业大有可为。从上级部署看,国家农业部专门出台《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提出利用现有的种子工程、标准园创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资金,提升茶叶综合生产能力,这为我州发展茶叶产业提供了强大驱动力。省里把武陵山脉优质绿茶带作为全省4个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地区之一,把我州4个县市纳入33个茶叶重点区域,为我们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带来利好。从州情条件看,我州宜茶山地面积大,自然条件优越,处于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间的亚麻酸带,是种植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农产品的最佳地区,特别是我州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厚重、产茶历史悠久j9九游会,有利于把我州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这一最大优势、最大财富加速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加之近年来全州返乡创业人员越来越多,必须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多预期,而茶叶产业层次丰富、经营方式灵活,有利于他们投资兴业或就地就近务工。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升,品质好、附加值高的茶叶产品需求日趋旺盛。但我州茶叶发展与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茶叶种植规模偏小,采摘下树率不高,经营主体发展不够、规模不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茶叶品质总体不高,品牌影响力、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要紧扣消费市场,抓住政策利好,用活资源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实的措施攻坚克难,在新起点上努力开创茶叶产业发展新局面。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通过近几年的加快脱贫、加快发展,我州提质追赶的基础更加夯实,创新创业的条件更加成熟,经营主体的带动更加有力,各族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也为我们加快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带来了新机遇,推动我州茶叶产业加快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抓发展重点,务必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踏准节拍,顺势而为。2018—2020年是我州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三年,是推进产业大发展、经济大跨越的关键期,也是不得不做、做必做好的战略机遇期。新时代、新三年,是湘西州创新提质、特色赶超、率先崛起的新征程,是我们干事创业、大有可为、成就梦想的新跋涉。我们抓住了机遇,就有可能实现超越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引领者;错失了机遇,就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绊脚石。新时代、新三年,机遇与责任、梦想与荣光正等待着坚定者、搏击者、奋斗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就在当下,机遇是一种可能,不代表现实,关键在于把握和转化。我们要把新思想作为把握新机遇的根本指引,把新三年作为把握新机遇的时间窗口,把新目标作为把握新机遇的美好预期,按照新发展理念,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误不起”的责任感,卯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奋力谱写湘西州产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州做好做大做强茶叶产业,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布局优化、产业融合,稳步扩大种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2020年建成茶叶产业基地60万亩、实现产值50亿元左右,力争五年建成百万亩茶园,未来综合产值达到100—200亿元,成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把我州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绿色生态茶产地。提出100万亩这个目标,主要是基于我州茶叶面积扩展、原材料利用、加工升值以及三产融合发展等潜力,加之我州茶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消费增长空间巨大,是一个“跳起来摘桃子”的奋斗目标。目前,我州茶叶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产值15亿元左右,主要是绿茶、春茶的产值,按现有水平种植面积扩大到60万亩,产值可达30亿元左右,把夏茶、秋茶开发好,发展好红茶、黑茶,产值可达到50亿元左右,再通过扩大种植规模,特别是加快推进工艺和技术改造丰富产品、提高质量,通过茶旅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丰富业态,产值可再翻一番,达到100亿元,未来向200亿元迈进。扩大种植规模、发展多元产品增加收入,实现百亿以上目标,并非异想天开、盲目冒进,其他地区有成功案例。贵州湄潭县,近五年茶园面积从28万亩增加到60万亩,产值从15亿元左右增加到80多亿元,茶业综合效益跃居全国茶业百强县第二位;同属于武陵山区的铜仁市茶叶种植170万亩,恩施州150万亩,品种、工艺等方面不一定强于我州。其他地区能做到的事情,只要我们大胆创新实干,也一定能做到做好,如果做不到、做不好,我们就会错失历史机遇,也将是我们推进脱贫发展、全面小康进程中的重大失误。全州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既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用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既大干快上,又不盲目冒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干就干好,干就干成,干出不负时代的优异成绩。各县市要对今后五年茶叶种植面积定出指导性目标任务:吉首10万亩以上,凤凰20万亩左右,古丈20万亩以上,花垣10万亩以上,保靖20万亩左右,永顺10万亩以上,龙山10万亩以上,泸溪也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产业。同时,要按照州委、州政府即将出台的《实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845”工程落地见效,培育壮大茶叶、油茶、柑橘、猕猴桃、中药材(杜仲、百合)、烟叶、蔬菜和特色养殖(黑猪、黄牛)等8大特色产业,到2020年建成农业特色产业基地400万亩以上,实现产值500亿元。未来要重点发展好“两茶两果一药一烟”规模农业,尤其要把茶叶和油茶作为全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稳定增收致富的农业支柱产业来抓,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三年建成茶叶基地60万亩(五年达到100万亩)、油茶基地60万亩(五年达到100万亩)、猕猴桃基地50万亩、优质柑橘基地50万亩、中药材基地50万亩、烟叶基地20万亩。

  实现茶叶产业目标,关键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发展茶叶产业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茶叶生产一边牵着农民、一边牵着市民,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二三产,是实施精准脱贫的好产业、富民活县的大产业。我们要采取政府扶持、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和龙头企业、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加快茶叶产业发展。二是把发展茶叶产业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茶叶是绿色湘西的珍宝,既能厚植绿水青山,又能换来金山银山。我们要围绕提升茶叶产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把茶叶种植与“绿色湘西”结合起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让最优质的原料变成最优质的产品,努力把茶叶面积做成绿色产量、绿色产值、绿色效益。三是把发展茶叶产业与生态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茶叶产业唯有浸润和涵养了文化,才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把民族民俗文化融入到茶叶生产中、注入到品牌塑造中、导入到市场营销中,让栽茶、采茶、品茶等传统技艺、乡风民俗不断发扬光大,勾勒“醉”美茶园,推动湘西茶走进更多家庭,走向广阔世界。

  突出重点任务,扭住关键环节,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破难题上出实招,推进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

  发展茶叶产业涉及面广,要围绕基地、加工、市场等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把质量和品牌作为立茶之根本,把科技和创新作为兴茶之动力,把绿色和文化作为强茶之精髓,努力把我州建成茶叶大州、茶产业强州。

  加快优质基地建设,推动茶叶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我州茶叶基地建设虽有一定成效,但规模总体偏小,只占铜仁市、恩施州的1/5左右,加之投入不足、标准不高,大多数茶园水、电、路等设施配套不到位,机械化作业困难,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品质和效益。要按照“土地适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统筹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要稳步扩大茶园规模,鼓励农户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依靠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合作社带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融入自然生态的茶园建设,力争发展一块成功一块、发展一亩高效一片、发展一方致富一域。要加快现代茶叶示范区建设,通过项目、技术集约,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茶叶基地、有机出口基地,增强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力争五年内绿色食品认证茶叶基地达40%以上。要加强优质种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本地优质茶种,按采摘季节和市场需求,选定合理比例栽培本地优质古丈毛尖和黄金茶1号、2号、黄金茶群体等品种。要大力实施中低产茶园改造,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的方式,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三年内完成“改土、改树、改园”,不断提高茶园产量、质量和效益。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实体经济。目前全州省级茶叶龙头企业仅2家,年销售过1000万元企业仅11家,部分加工企业设施简陋,与清洁化、标准化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夏、秋茶的开发利用率较低。要以打造知名品牌为主线、以资本经营为载体、以产业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实行市场、行政双轮驱动,整合茶叶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推进龙头企业向集团化发展。要拿出好资源、营造好环境,瞄准国内外知名茶企,积极招商引资,三年内引进10家以上知名龙头企业,搞好精深加工、现代营销,从注重春茶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茶叶产业,吸引更多农民与合作社、企业联营。茶叶产业有个说法,20%的人种茶、80%的人卖茶,是一个能较好带动就业的产业,我们要根据这一特点,加大对茶叶产、加、销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要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基础上,争取落实差别化信贷优惠政策,支持茶叶产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转型升级。

  抓好品牌培育营销,着力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我州茶叶缺少在国内外大区域叫得响、卖得火的品牌,尚未迈入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榜前100名,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要深入实施茶叶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打造优势品牌、培育驰名商标,让好招牌换回高效益。要培育企业文化,特别是打好生态有机富硒牌,开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认证,古丈县要全力争创“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要依托大型茶叶集团或区域茶叶产业联盟,制定统一的生产规程、加工工艺、品牌规则等,整合茶叶区域品牌。要巩固好现有消费市场,主动向东北、西北、华北等区域培养更多的消费群体,千万百计拓展和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要加快发展辐射省内外的、专店、连锁营销,积极推进网上茶城建设,通过借助中粮集团酒鬼酒销售网络和举办推介会、展销会、博览会等形式,构建多元的营销渠道,尤其要依托“神秘湘西•天下凤凰”旅游品牌,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组织品牌茶产品“走出去”,扩大湘西茶市场份额。要建立“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质量溯源体系,加强茶叶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管和依法保护力度。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创新驱动是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州茶叶产业发展的短板,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粗放、茶文化挖掘较为滞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提质增效。要建立完善州、县、乡茶叶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茶艺人员培训认证,大力推广种植、采摘、加工等实用技术,提高茶叶科技的入园率和入户率。要加强对各级党政干部和教师、医务等公职人员的茶叶知识普及,主要负责同志都要了解一些茶文化,会讲一些茶知识,推动形成良好的茶叶产业发展氛围。要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加强合作,搞好优良品种选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技艺等重点项目攻关,加快茶食品、茶用品、茶药品开发,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州茶叶精深加工产值达到总产值的60%左右。要引导茶叶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健养生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茶旅游、茶观光、茶休闲,积极发展直供直销、个性定制、加工体验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特别要推出观茶、采茶、制茶和茶道、茶艺体验等主题项目,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观赏茶艺、品味名茶,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要深入挖掘茶文化资源,把发展茶叶产业与传承茶文化相融合,促进茶文化消费,广泛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在品茗论道中讲述湘西茶故事、打造湘西新名片。

  发展茶叶产业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要构建“政府支持、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把茶叶产业建成覆盖全州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茶叶产业的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两茶两果一药一烟”每个产业都要成立专门班子,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优化服务,推进各类要素向规模农业聚集。各县市要加大资金整合,制定特殊奖补政策,帮扶贫困户、村集体和其他经营主体种植、经营茶叶,重点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茶园创建、龙头企业品牌培育、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信贷资金投入茶叶产业。农口、旅游、发改、经信、科技、财政、商务、文化、宣传、质监等部门要积极主动履职,全链条服务和扶持茶叶产业发展。

  推进茶叶产业发展,要突出抓好以下四项具体工作落实:①制定全州茶叶产业发展规划。②以园区建设推进茶基地扩面提质,建设万亩示范茶园10—20个、300—500亩茶旅结合基地500个左右、有机茶基地10万亩左右、优质茶种苗基地5000—10000亩。③培育茶叶年销售收入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过千万元的50家以上。④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茶品牌3个左右。

  茶是我州的特色,也是我州的优势,在“专而特”上下功夫,在比较优势上做文章,是我们创新提质、特色赶超、率先崛起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湘西j9九游会,必定因茶而更加美丽、开放、和谐;湘西的人们,必定因茶而更加富裕、健康、幸福。全州上下要坚定信心,持久用功,奋发作为,加快把茶叶产业做好做大做强,为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聚焦 叶红专:打造百亿茶产业 增添湘西新名片 奋力谱写湘西州产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搜索